最严电动自行车国标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新规落地倒计时,狂飙的电动自行车慢下来了吗?
本报记者走访发现,非法改装现象仍普遍存在于车辆售后服务、维修、二手市场交易等环节。相较于过去明晃晃地在电池上动手脚,如今解除限速的手段越发隐蔽,或修改系统参数,或更换控制器,仪表盘的最高车速就稳定在“25公里/小时”,外观上挑不出一点毛病。
搞“假限速”花活,让电动自行车的“安全闸”形同虚设。众所周知,超速电动自行车一直是道路安全的巨大隐患。据报道,通过私装改速控制器,部分电动自行车时速能狂飙到每小时80公里左右。速度“快得飞起”,加之部分车主对交规视若无睹,横冲直撞、逆行加塞、强闯红灯,频频酿成大小事故。正是因为突出风险和既往悲剧,新国标在防止非法改装、系统篡改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管理要求,并创新性引入“超速断电”机制,旨在从源头遏制超速行驶。
底线已经明确,“假限速”猫腻为何依然嚣张?要看到,如今电动自行车成为短距离通勤必备工具,对于上班族、外卖骑手来说,打卡得掐点,送餐抢时间,往往快了还想快,因此也成了“改装主力”。加之在传统道路法律责任划分中,机动车往往被认为是强势一方,出现剐蹭事故,也多认定汽车车主担责,也让不少电动自行车车主对危险骑行心怀侥幸。为了迎合这种跑偏的需求,不少店家将安全隐患抛诸脑后,甚至为了促销,拿新国标说事儿,诱导消费者趁现在容易“动手脚”抓紧提车,性质十分恶劣。
目前,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超4亿辆,其中北京超过500万辆,推动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、有序行驶刻不容缓。就目前来看,不妨以施行新国标为契机,抓紧清查“假限速”存量车,堵上非法改装漏洞,倒逼电动自行车走出“监管盲区”。除此之外,也应关口前移,督促相关零部件“赋码生产”,对全产业链进行严查,杜绝零部件流入非法改装渠道。多措并举,才能筑牢公共交通安全防线。
图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通弘网-通弘网官网-温州配资公司-查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